学无止境,教艺无涯
——八年级同课异构活动

为进一步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深化导学用大课堂与小组合作的流程与策略。八年级进行了年级内同课异构活动,语数英物四个备课组精心准备,让听课的老师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各美其美,精彩纷呈。
课前导学案起到了良好的“脚手架”作用,借助实验、微视频等方式帮助学习自主学习;课中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交流,教师及时点评、点拨提升;所选练习针对性较强,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展示了良好的师生面貌。课后,教师们积极反思,进一步促进下一步的教学。
语文
本节课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是本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游记。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对游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游记三要素,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根据作者的游踪变化来体会情感的变化。以期同学们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同时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会描写景物。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战胜困难、克服苦难的精神,并体悟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课后反思
徐胜男:
1.在教学设计上,应结合游记的基本特征来进行。
2.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作者的游踪为主线,设计线索更为清晰的教学活动。
3.在语言赏析环节,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出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4.感悟情感时,应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让学生不仅感悟到战胜困难、克服困难,更应该上升到享受苦难、乐见苦难。
李易:
1.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活动的设置上应当更加精细化,对学生分享呈现的语言加以引导规范。
2.囿于时间,对作品情感的发掘尚觉仓促,学生面对陌生的景致仅通过文字描述也未能了解深刻。随课应配套呈现视频微课为佳。
数学
本次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及符号表示;2.会用中心对称性体会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并体会转化思想;4.进行简单的应用。
学习重点:性质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三种语言的灵活转换、规范的表达。
课后反思:
李秀梅:
1.设计理念方面:整改前和整改后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想要达成的目标基本相似,但设计理念不同。整改前的设计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是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来完成,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整改后的设计是在“导学用大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和总结,教师根据课堂中的实际生成情况不断引导,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从而实现大容量、快节奏、省时高效的目的。
2.细节、规范性方面:整改前的设计中细节、规范性等方面都是老师提前预设好,适时进行强调;而整改后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享或交流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由老师或其他同学及时点拨补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学习。
3.学习效果方面:前一种设计比较扎实、适合应试;后一种比较开放,符合导学用大课堂的理念,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长远来看,后一种设计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葛岩:
本节课作为章节起始课,注重了学生学习路线图的构建,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整体较好。反思如下:1.放手不够,基于课前预习的问题梳理不够具体,教学指向性不具体,导致时间上重复,效率不够高;2.课堂效率可以更高,用小组实现个性化的纠错,能锻炼小组同学的能力与合作效果,锻炼能力,提高效率。
英语
本节课我们的课题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第四课时阅读课,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重点单词及短语:opinion,skill,typical,football,quick,continue,compare,crazy,push,development,cause,usual,cut out,compare…with...并且掌握通过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意思的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同时学会表达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学会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放松自己。
课后反思:
王凤君:
本节课从文章结构分析入手,了解文章写作意图。再到文章内容的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学习相结合。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掌握文章结构且学习文章中重点单词短语的使用。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单词短语掌握不扎实,应在今后重点强调,课上应更多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陈双:
这堂课是一篇大阅读,虽然文篇较长,但是通过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加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后进生参与度高。但根据课上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对于短语变形用法尚不够熟练,需要看着课本或者导学案上已经写出的答案才能回答,无法做到脱稿展示,表明对知识点掌握到位,需要课后加强口头与书面的练习。
物理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本次我们选择的课题是流体的压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1、能说出什么是流体;2、能说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
课后反思:
许燕:
1.本节课的结论很简单: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但是通过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发现同学们的困惑大多集中在不会分析生活现象:比如喷雾器的原理。针对这个困惑,我们把它设置成了探究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知哪里的流速发生变化,并直接观察现象突破难点。2.学生的第二个困惑集中在飞机升力的产生,课上通过对气流上下表面的赛跑及飞机升力模型的演示来突破难点,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同学们反而对为什么上方流速大的的原因非常感兴趣。在备课中对解决这一环节处理的还不够精细。所以在备课中要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细节。3.加强对学生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指导,让学案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助手,更能成为教师精准把握重难点的抓手。
项娜:
本节课的知识主要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案中反应出来的困惑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不会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本节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课堂设置了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能动手实验,并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能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解释飞机升力时,,同学们反而对为什么上方流速大的的原因非常感兴趣。在备课中对解决这一环节处理的还不够精细。所以在备课中要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细节。加强对学生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指导,让学案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助手,更能成为教师精准把握重难点的抓手。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教研水平的提升。